刘超捷诉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徐州分公司电信服务
合同纠纷案
【裁判摘要】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九条的规定,企业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服务的真实信息。为此,电信服务企业某项服务业务存在限制条件的,应当在签订合同时向消费者明确告知,以便消费者对服务项目进行选择消费。
2、电信服务企业在签订合同时未向消费者告知某类预付话费促销业务设定了使用期限限制的,除非消费者对使用限制情况明知和接受,电信服务企业不得以在合同履行中告知义务,预付话费消费超过有效期限为由对消费者的通话进行限制。电信服务企业为此对消费者停机或收回号码属于违约行为,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原告:刘超捷。
被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徐州分公司。
原告刘超捷与被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徐州分公司电信服务合同纠纷一案,向徐州市泉山区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原告刘超捷诉称:2009年11月24日,原告在被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徐州分公司矿大南湖营业厅办理一张“神州行”手机卡,号码为1590520xxxx,并与被告签署《业务受理单》,开通如下套餐:“月最低消费10元,长话一费,生效时间为2009年11月24日”。2010年7月5日,原告通过中国移动官方网站用银联卡进行网上充值,充值金额为50元。原告在2010年11月7日使用该卡时发现该卡已被被告停机,原告到被告的营业厅查询时方知该卡于2010年10月23日因有效期到期而停机,账户中尚有余额11.70元。原被告订立服务合同时合同未规定“有效期”限制,被告也未告知原告相关规定,且被告在中止服务前后未给原告任何提示,被告无正当理由单方面中止提供服务,构成合同违约。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请求判令被告取消对原告的话费有效期的限制,继续履行合同,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
被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徐州分公司辩称:根据电信条例及原邮电部及信息产业部的相关规定,被告依法对提供给原告使用号码的话费有效期进行限制,且充分保护了客户的权利。根据原被告之间建立的电信服务合同,约定了付费方式为预付费,双方应遵守国家相关部门关于预付费业务管理的相关规定。是否应当设定原告有效期的问题,不属于民事诉讼的范围,且有相关判例。请求依法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原告为支持其主张,向法庭提供如下证据:
1、2009年11月24日客户姓名为刘超捷的中国移动通信业务受理单和入网服务协议,借以证明2009年11月24日原告在被告营业厅办理入网业务,原被告存在合同关系,业务受理单和入网服务协议没有有效期的内容,被告未向原告告知有效期的限制。
2、江苏移动网上营业厅网上充值截屏1张,借以证明原告于2010年7月5日通过网上银行现金充值50元。
被告为支持其主张,向法庭提供如下证据:
1、江苏省邮电通信业通用发票3张,系被告在营业厅收集的客户遗弃的发票,借以证明被告出具的发票均为单联发票,在发票联明确告了客户有效期,这是通信业的交易习惯。
2、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2006)东民初字第07661号民事裁定书、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08)二中民终字第05443号民事裁定书,该案原告要求确认充值卡后有关有效期限制的条款违法的诉讼请求,最终被法院以“不属于平等主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裁定驳回起诉,借以证明是否应当设定有效期的问题不属于民事诉讼的范围,且有相关判例证实。
3、邮电部移动通信局《全国智能网预付费业务管理办法(暂行)》、《全国智能网预付费业务SIM卡和充值卡管理办法(暂行)》,借以证明被告对话费有效期进行限制是根据国家相关文件设定,且不属于民事诉讼的受理范围。
4、江苏省地方税务局苏地税函(2008)393号《关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试行使用计算机系统开具单联式发票的通知》,借以证明2009年5月20日后被告已经全面启用单联发票。
5、被告信息技术中心系统截屏1张,借以证明2009年11月24日原告在被告营业厅充值50元,被告在向原告提供的服务中,在发票的显著位置标注了话费有效期。
6、被告公司《通知》1份,借以证明2009年5月20日被告公司全面启用单联发票。
7、中国移动通信神州行宣传册一本,其中宣传册第7页有关于银联卡充值和有效期的介绍说明,借以证明关于有效期的限制被告向原告进行了告知。
徐州市泉山区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2009年11月24日,原告刘超捷在被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徐州分公司营业厅申请办理“神州行标准卡”,手机号码为1590520xxxx,开通套餐:月最低消费10元,长话一费,开通业务:省际漫游、呼叫转移等,付费方式为预付费。在业务受理单所附《中国移动通信客户入网服务协议》中,双方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约定,其中:第二项乙方(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徐州分公司)的义务:第2条为:乙方通过营业厅、网站及短信等方式向甲方(移动通信客户)公布并提示服务项目、服务时限、服务范围及资费标准等内容。第10条为:乙方对甲方暂停服务时(以下简称停机)对使用“先预存话费,后使用”缴费方式的甲方应当进行余额提示,通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短信、电话或信函。第四项特殊情况的承担:第1条为:在下列情况下,乙方有权暂停或限制甲方的移动通信服务,由此给甲方造成的损失,乙方不承担责任:(1)甲方银行账户被查封、冻结或余额不足等非乙方原因造成的结算时扣划不成功的;(2)甲方预付费使用完毕而未及时补交款项(包括预付费账户余额不足以扣划下一笔预付费用)的;(3)甲方使用“先使用,后付费”的费用结算时,移动电话费用超过透支额度的;(4)甲方突然出现自己此前三个月平均通信费用5倍以上通信费用的;(5)甲方发送带有违法内容信息的。第五项协议的变更、转让与终止:下列情况乙方有权解除协议,收回号码,终止提供服务。由此给甲方造成的损失,乙方不承担责任,并有权向甲方追讨欠费:(1)甲方提供的身份证件虚假不实;(2)移动电话被用于非法犯罪活动或不当用途(有损乙方或相关第三方利益);(3)乙方收到国家有关部门发文要求停止为甲方提供通信服务;(4)甲方欠费停机超过60日。该协议中没有关于预付话费有效期限制的相关内容。原告当场预付话费50元,参与被告公司充50元送50元的活动。
2010年7月5日,原告在中国移动官方网站网上营业厅通过银联卡网上充值50元。该网页上显示的查询充值记录内容仅有充值时间、充值金额、充值渠道三项内容,而没有充值即预付话费的有效期。2010年11月7日原告在使用该手机号码时发现该手机号码已被停机,原告到被告的营业厅查询,方得知被告于2010年10月23日因话费有效期到期而暂停移动通信服务,此时账户余额为11.70元。原告认为被告单方终止服务构成合同违约,遂诉至法院。
另查明,原告使用的涉案手机号码现在已被被告收回,未发放给新的客户使用。
再查明,邮电部移动通信局《全国智能网预付费业务管理办法(暂行)》、《全国智能网预付费业务SIM卡和充值卡管理办法(暂行)》规定不同面值的充值卡对应不同的有效期以及用户拨打第一个充值电话时,才SCP激活账户数据,并开始设置用户账户的金额、有效期和起始日期。
后查明,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和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是朱福祥诉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其他服务合同纠纷,两级法院认为,民事诉讼是调整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诉讼。朱福祥主张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作出的“请在截止日期前充值,逾期将被视为放弃卡上金额”以及“中国移动保留对本卡使用的最终解释权”之条款违反法律规定,要求确认上述条款违法的诉讼,不属于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其起诉不予受理。并裁定驳回了朱福祥的起诉。
本案的争议焦点为:1、本案是否属于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2、原被告所签的电信服务合同是否包含有效期限制的内容,关于有效期的限制被告是否向原告进行了告知;3、原告要求被告取消对有效期限制及继续履行合同是否有事实和法律依据。
徐州市泉山区人民法院认为: 设定原被告所签电信服务合同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自双方在业务受理单上签字、盖章后,合同依法成立并生效,当事人均应按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
一、关于设定话费有效期限制是否属于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的问题。在案件审理中,被告辩称“是否应当设定有效期的问题,不属于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并提供了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及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有关民事裁定书加以证明。本院认为,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及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是移动客户起诉移动运营商并要求法院确认充值卡后第5条和第8条(内容分别为:“请在截止日期前充值,逾期将被视为放弃充值卡上金额”;“中国移动保留对贝卡使用的最终解释权”)无效,该案与本案没有关联性,该案的判决书不能作为本案的证据使用。本案是原告以电信经营者违约而提起的合同之诉,并未将邮电部移动通信局《全国智能网预付费业务管理办法(暂行)》、《全国智能网预付费业务SIM卡和充值卡管理办法(暂行)》的规定作为诉讼的审查对象,亦未将是否设定有效期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作为独立的诉讼请求提出,而是以被告未履行告知义务,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为诉讼标的,故本案属于民事法律关系调整的范畴和法院的受案范围。
二、关于原被告所签的电信服务合同是否包含有效期限制的内容以及被告是否将有效期的限制向原告进行了告知的问题。本院认为,业务受理单、入网服务协议是电信服务合同的主要内容,确定了原被告双方的权利义务内容,入网服务协议第四条第1项约定有权暂停或限制移动通信服务的情形,第五条第5项约定有权解除协议、收回号码、终止提供服务的情形,均未有因有效期到期而中止、解除、终止合同的约定。被告抗辩“通过单联发票、宣传册和短信的方式向原告告知了有效期”,本院认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4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故本案中的话费有效期限制直接影响到原告手机号码的正常使用,一旦有效期到期,将导致停机、号码被收回的后果,因此被告上述抗辩不符合法律规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9条规定,企业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服务的真实信息。为此,被告提供“充50送50”服务项目,存在限制条件的,应当在签订合同时向消费者明确告知,以便消费者对服务项目进行选择消费。如果在订立合同时未告知,除非消费者对使用限制情况明知和接受,被告在缴费阶段告知,亦剥夺了当事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有违公平、诚实信用原则,故对被告此辩称理由本院依法不予支持。
三、原告要求被告取消对有效期限制及继续履行合同是否有事实和法律依据。本院认为,电信用户的知情权是电信用户在接受电信服务时的一项基本权利,电信业务的经营者应当给予充分的尊重,用户在办理电信业务时,电信业务的经营者必须向其明确说明该电信业务的内容,包括业务功能、费用收取办法及交费时间、障碍申告等,如果用户在不知悉该电信业务的真实情况下进行消费,就会剥夺用户对电信业务的选择权,达不到真正追求的电信消费目的;电信业务的经营者作为提供电信服务合同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与电信用户的权利义务内容,权利义务的内容必须符合维护电信用户和电信业务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电信业的健康发展的立法目的,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被告提供的邮电部移动通信局《全国智能网预付费业务管理办法(暂行)》、《全国智能网预付费业务SIM卡和充值卡管理办法(暂行)》仅规定不同面值的充值卡对应不同的有效期以及用户拨打第一个充值电话时,才SCP激活账户数据,设置用户账户的金额、有效期和起始日期,但并没有对人工充值和网上充值的预付费是否设置有效期进行规定。因此被告辩称对话费有效期进行限制是根据国家相关文件设定的证据不足,本院不予支持。由于被告既未在电信服务合同中约定有效期内容,亦未提供有效证据证实在签订合同时已将预付话费的有效期限制明确告知原告,所以被告不得在合同履行中以预付话费超过有效期为由对用户进行通话限制。被告以预付费过期为由对原告暂停服务、收回号码的行为构成违约,应当承担继续履行等违约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因此,原告主张“取消被告对原告的话费有效期的限制,继续履行合同”的诉讼请求,符合合同法的规定,本院依法予以支持。
综上,徐州市泉山区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第九条、第十九条、第二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六十条、第一百零七条之规定,于2011年6月16日作出(2011)泉商初字第240号民事判决:
被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徐州分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取消对原告刘超捷的手机号码为1590520xxxx的话费有效期的限制,恢复该号码的移动通信服务。
一审宣判后,被告在法定期限内向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后于2011年11月25日撤回上诉,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于同日作出(2011)徐商终字第391号民事裁定,准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徐州分公司撤回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