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攻坚:破除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王俏
政法战线要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义之剑,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习近平
“各级法院加大执行工作力度,着力破解执行难,受理执行案件2224.6万件,执结2100万件,执行到位金额7万亿元,同比分别上升82.4%、74.4%和164.1%。”3月9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向大会交出了这份基本解决执行难的“成绩单”。
2016年3月,同样在人民大会堂,周强庄严承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破除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两年过去了,人民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迈出了扎实的步伐。
推动形成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
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孟祥曾说,执行难会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其实质反映的是深层次国家治理问题。
执行难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总体上来说,可以归纳为四大难题,一是查人找物难,二是应对规避执行难,三是财产变现难,四是有效管理难。
2016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法院部署“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制定工作纲要和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
“深化执行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坚决打赢‘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这场硬仗。”2017年11月,周强院长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全面深化司法改革情况时提出,人民法院积极构建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党委领导、政法委协调、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办、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进一步发展完善。
据悉,地方各级党政机关高度重视执行工作,普遍将解决执行难纳入法治建设重点工作,有效形成解决执行难工作合力。在北京、河南等地多部门共同参与下,北京法院顺利执结全国首例万吨粮食异地执行案。
有效破解查人找物和财产变现难题
为破解查人找物难题,最高人民法院大力推进覆盖全国地域及主要财产形式的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建设,通过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手段查控被执行人及其财产,极大提高了执行效率,实现了执行模式由传统向现代化的根本转变。
周强院长指出,过去五年,人民法院与公安部、银监会等10多个单位建立网络执行查控系统,通过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手段查控被执行人及其财产,共查询案件3910万件次,冻结款项2020.7亿元,极大提高了执行效率。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发布的《法院信息化蓝皮书》,2017年,全国3500余家法院上线使用网络执行查控系统,覆盖面达到99.66%。湖南、福建、江苏、吉林、甘肃、江西、内蒙古等地地方性商业银行基本全部实现了网络查询、冻结、扣划功能。
为破解财产变现难题,人民法院树立互联网思维,探索实施网络司法拍卖。2016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专门出台了网拍司法解释。
全国统一的网络司法拍卖平台自2017年3月上线以来,共进行网络拍卖36.9万次,成交额2545.3亿元,溢价率52%,为当事人节省佣金78亿元,在高风险的司法拍卖领域实现违纪违法零投诉。
不断健全执行管理体制机制
一项项新的改革试点,一个个艰巨的“破冰之举”。
例如,2016年,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确立了以推进执行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破解执行难的工作思路,提出了“一年大见成效、两年实现基本解决执行难,努力将上海打造成执行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的工作目标,通过一手抓执行体制改革,一手抓专项治理行动,取得了成效。
人民法院不断健全执行管理体制机制,在浙江、广东、广西等地开展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改革试点。建立执行指挥中心,推行执行案件全程信息化管理,四级法院执行指挥体系基本建成,执行管理模式发生重大变革。制定财产保全等15个司法解释和规范执行行为“十个严禁”等33个指导性文件,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挂牌督办,切实解决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等问题。
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人民法院办理执行案件规范》,涉及执行工作各个环节。“可以说是执行工作的‘百科全书’,切实加强执行工作规范化建设。”孟祥说。
强力实施联合信用惩戒
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是针对实践中采用各种手段转移、隐匿财产,逃避、规避、抗拒执行的被执行人,将其纳入到失信名单,再联合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对纳入“黑名单”的被执行人实施联合惩戒,不断压缩被执行人的生存空间,迫使其主动履行义务,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平安中国建设凝聚起更加强大的精神力量。
周强院长指出,人民法院认真落实中央深改组部署,完善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立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联合国家发改委等60多个单位构建信用惩戒网络,形成多部门、多行业、多手段共同发力的信用惩戒体系。
在创新工作机制方面,江西法院建立“法媒银·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台”,河北、山西、内蒙古、青海等地法院开展专项行动,有效执结大量案件。
截至目前,全国法院累计公开失信被执行人信息996.1万人次,限制1014.8万人次购买机票,限制391.2万人次乘坐动车和高铁,221.5万人慑于信用惩戒主动履行义务。
同时,人民法院加大对抗拒执行行为惩治力度,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判处罪犯9824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格局初步形成,有力促进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